【论坛】 这样的全球化,一定不是文明世界的初衷

作者: 鹦鹉先生、有梦人弗兰克

4月22日,一位名叫王陶陶的作者发表了一篇题为《大国精英的愚贪:谁造就了美国底层的悲伤?》的公众号文章,文章对全球化做了极为负面的评价,说这种所谓的自由贸易背后有”两种与生俱来的国家悲剧。”

文章说:“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真正打击的,恰恰是一个国家最普通的民众,大多数民众并没有能力跨越国家和财富的门槛,去追寻全球化的收益,与之相反,只有上流社会的精英,才有能力视国界为通途,突破语言、政治和文化门槛,从而实现全球化的收益。

全球化,从来都是富人的盛宴与穷人的悲伤,富人可以借助全球化降低自己的成本,而穷人却被迫与最低廉的外国工人进行必然失败的竞争。

近年来,毛传媒就全球化和去全球化发表过多篇专访和毛传媒读者的讨论,对于上述这篇王陶陶的文章,毛传媒网友鹦鹉先生和有梦人有如下思考。

鹦鹉先生

上述文章的作者看到了全球化对美国底层人的生活产生了负面作用,忽略了底层人民也同时享有了低价产品、低利率等正面作用。

美国人的生活并不会因为限制产业外移而改善,反而是外移逼迫人力资源和资本转型、新技术开发和产业转型来提高生产力。

精英制度设计与资本逐利行为如何调和? 英美改良文化基本上顺其自然,其制度设计基本上让资本天然的逐利性最大发挥,从而推动全球范围内资源整合而产生最大效能和利润。英美之外的其它国家多数崇尚激进文化,那里的精英总想异想天开设计出“完美”的制度,结果常常是限制资本的天然本性,束缚了经济发展,长远来看,并不比英美改良制度高明,反而徒增民众痛苦。

有梦人

反思全球化带来的诸多弊端和问题,现实且紧急。

一国之内,在完全的自由市场和完善的法治环境下,资本的逐利竞争无疑是驱动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前进档,同理,扩展到同质的国家集团(比如欧盟单一市场、北美自贸区),大体也如是。

但以世贸组织等多边协议为主推动的全球化,却忽略了成员国必须具备“自由市场和法治社会”这两个基本前提,严重低估了集权体制对多边规则的“利用+扭曲+破坏”能力。此种状况下的资本逐利,资本本身必然蒙羞及堕落、被权力拿捏及腐化,如高盛、红杉、奔驰到最新的宝马。

在一定意义上,全球化就是在全球范围内让资本寻找比较优势,它们很快发现某些区域优势巨大,例如低人权是这些区域的一大特征,早期人工成本只有西方的数十分之一,没有独立的工会,权力可以随心所欲为资本开道,资本由此蜂拥而至,其结果便是西方劳工阶层严重内伤失血,美国制造业十几年就被掏空……

不讲法治,无视契约,“利用+扭曲+破坏”规则的方法和手段被用到极致,既可由政府出面(比如各种补贴),也可任企业自主(强迫合作方技术转让等)…… 这样的全球化,一定不是文明世界的初衷(回想十几年前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可以认为是受害阶层的最初觉醒)。现在对某国的反感和反弹,其实就是在纠偏。

只是,不免为时已晚,代价不菲,比如供应链重组,谈何容易。

理论上,全球化是人类人类文明发展之大势所趋;但现阶段而言,警钟已响,中美(何止中美,欧日加韩自会跟进)业已开启的脱钩行动意味着全球化的暂停甚或中止。

抛开世贸组织、甚至废掉U.N. 另起炉灶都有可能。

鹦鹉先生

目前的中美脱钩、地缘政治冲突强迫资本选边站,为了国家利益考虑而牺牲生产效率,后果是成本增加,降低消费能力,拉低生活水平。台积电在各种政治压力和补助诱惑下在亚利桑那设厂,成本高出台湾很多,其产品价格将大大提高,提高苹果手机等产品最终传导至消费者的高物价。

弗兰克

500年后研究历史的,会说是因为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全球主义者逐渐撤离中国市场。

但我愿意从道义出发考虑问题,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会被钱收买的。

Portia

法国华裔学者张伦在美国之音节目中谈全球化,他把这些年来的全球化定义为“浪漫主义的全球化”;他是说自由主义走到极致,不需要任何规范,以为自由主义经济能给世界带来积极变化,但事与愿违。张伦认为这一波浪漫主义的全球化会终结,但全球化会其他形式继续存在,因为人类不会封闭自己。

有梦人

现在的中美之争实际上已宣告过去的全球化模式即将结束,接下来中美会各搞各的小圈子中圈子大圈子。那种把花生、黑豆、石头、砂子一锅煮的“浪漫主义的全球化”害惨了文明人的肠胃,只能是不欢而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