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著名蒙古族作家郭雪波

不过, 古时的蒙古人相信万物有神灵,神灵可以是狐狸、可以是鹰。这属于一种祖先崇拜。

龙是神话中传说的东西, 从来没有听说过龙是蒙人、汉人的图腾。

download (7)

 

记者:蒙古族,马背上的民族,成吉思汗的后代,大漠铁蹄,骁勇善战。可现代社会里,大众从媒介里看到的蒙族人形象,基本停留在能歌善舞的层面。您对此如何看待?

郭雪波: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蒙古族像一道闪电,一闪而过,创造了辉煌。

成吉思汗的铁蹄踏平亚洲、征服欧洲,打通欧亚。 首先创立驿站制的就是蒙古人,八百里驿站,快速传递消息、情报,换马不换人。

我在法国卢浮宫参观,看到红衣主教给元代的蒙古可汗写的信,信上说,感谢东方的使者打开黑暗的窗户,送来光明。

当时的中世纪,欧洲也是很愚昧的。蒙古人把火药、指南针、茶叶、丝绸等从中国内地带到欧洲。元代的文明和科技是很发达的, 例如出过元杂剧《牡丹亭》等。

意大利商人、探险家马可波罗就是在元朝时到的中国。

现在中国是十几亿的汉民族占主导地位,不过,蒙古族也还是出了一些文化名人,像斯琴高娃,这可是电影艺术大师。

斯琴高娃

斯琴高娃

出演电视剧《西游记》孙悟空的六小龄童就是蒙族人;地质学家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也是蒙古族人;大哲学家艾思奇(1910年3月2日-1966年3月22日)是云南人,也是蒙古人的后裔。

艾思齐

艾思奇

云南、四川、河南还有南通都有历史上留下的蒙古人,因为朝代变更,驻防的军人来不及撤离,就在当地扎根了。

01000000000000119081010252711

外蒙古出过一部纪录片叫《哭泣的骆驼》,还获得2005年奥斯卡奖最佳纪录片提名。

哭泣的駱駝107797

《哭泣的骆驼》海报

 

记者:现在全世界有多少蒙族人?

郭雪波:一千多万吧。 不过现在好多不叫蒙古族了,例如在俄罗斯,好几个共和国都是蒙古人种,在伊朗、阿富汗、印度, 也都有蒙古人。

内蒙的蒙族人大约有四五百万吧。

 

记者:国际上对蒙古历史文化的研究是个怎样的状况?

郭雪波:德国对蒙古的历史文化有很多研究,资料比我们中国自己的还多,德国有一个蒙古学家海西希教授。日本对蒙古的研究也很多。

丹麦的博物馆、瑞典博物馆都保存着很多蒙古族的原始音乐,还保存着我们喇嘛教的佛堂 – 毡房做的佛堂。

 

记者: 这个是谁带去的?

郭雪波:是丹麦探险学者 哼宁·哈士伦。他和德国蒙古学家海西希教授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到科尔沁草原和南部库伦旗进行历史文化和民族音乐考察。

哈士伦是个中国通,是在大同生活的一个丹麦牧师、传教士的后代。他对草原特别喜爱,他当年参加科考队,是后勤队队长,带着300多大骆驼,从包头出发,穿越额济纳, 穿越大西北大沙漠,进入新疆哈密,南疆、北疆全走遍了, 他们还到西藏考察过。

 

记者:这个科考探险队是谁组织的?

郭雪波:20年代民国政府同瑞典政府联合组织的,中方队长是北大教授,历史学家。 队员有清华的学者、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加上西方人一共72人。

他们那次探险发现了很多宝贵东西,发现了罗布泊,发现了楼兰遗址。从包头到兰州的铁路那时还没有, 宝兰线是他们通过科考给绘制的;从包头到兰州到乌鲁木齐的铁路线,也都是他们绘制、设定的。

那这次科考对中国的贡献很大,哈士伦还写了有过在中国科考探险的书,中国有不少介绍他的书,他自己的书也被翻译成中文。他写的《蒙古的人和神》,在中国国内有翻译和出版。

mgrs

 

记者:哼宁·哈士伦专门收集过蒙族音乐和宗教物品?

郭雪波:是的,他有很浓重的蒙古情节。他在科考工作结束以后,又来到草原上,收集了几千首的蒙古族音乐 –  民歌、长调和呼麦。

他30年代来的时候,带了爱立信的录音设备。他把我祖先请到长春录音,因为长春有电,草原是没有电的。

他录完音之后,回到欧洲, 把他录的蒙古族音乐做成录音带。

据说二战爆发的时候,德国战机在伦敦上空轰炸,伦敦的大喇叭播出蒙古族音乐,很多人听到蒙族长调感到很温暖,因为蒙古音乐安详舒缓,能让人的紧张神经放松下来。

 

记者:您有到过丹麦博物馆听这些蒙古音乐吧?  

郭雪波:是的。草原几经风云、几经革命以后,很多文物、历史资料都被烧掉了。人家都保留的完完整整,所以我们很多历史资料到那里去找。

先前很多中国人说人家是强盗,盗窃我们的文物、历史资料,不理解,现在大家都感谢他们。

 

记者: 最后再问下您是怎么走上用汉语进行文学创作的道路呢?

郭雪波:我父亲是说书艺人,我小时候听他讲了很多神奇的历史故事。我以为他讲的故事还有书上讲的都是真事,后来明白这是作家们写出来的。当时很失望,要是真的该多好啊,拍拍膝盖,就飞上天了;一个跟头翻出去,孙悟空就在十万八千里之外了。后来想,那我也写故事吧,这样就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记者:您13岁前不懂汉语,能用汉文创作出这么多作品真不易呢。

郭雪波:我十四、五岁用蒙古文发表诗歌,初中以后才开始学汉语。 我毕业于蒙文专科学校,毕业后到县级广播站当编辑,工作逼得你学汉文。高考恢复后我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学戏剧文学, 后来主要生活在汉人为主的环境里。

这就像你们到了新西兰,生活在讲英文的环境,这就逼得你学英文啊。

我学汉文前,读了很多蒙文记载的文学和历史书籍。 学汉文,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我开始读历史,读中华历史、西方历史,这又给我打开了眼界。

 

记者:您的作品中有拍成电影的吗?

郭雪波:电影《呼麦》很快就要开拍,这是根据我的中篇小说《图兰朵的呼麦》改变的。呼麦是一种蒙古歌的唱法,在西方世界很惊艳

记者:好的,谢谢您接受采访。

郭雪波:  谢谢你,毛芃。

(未署名图片均为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