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揭中国海外购矿失败率高达95%

中国海外寻矿大手笔并购矿业势头可能骤然降温,除了国际市场价格变化,购矿调查敷衍,经营不当以及购矿所在国以及所在地就业和环保法律与中国国内根本不同多重原因造成中国购矿普遍亏损与失败,官方评估认为失败率为8成,但市场分析透露失败率高达百分之95。
4
图为疑似中资在缅甸购矿引起当地民众抗议图片网络照片

 

据网络引自九个头条新闻题为中国海外购矿背后的“血与泪”文章,中国海外购矿失败率高达95%。

报导举例说,中信泰富有限公司(Citic Pacific)原计划在2006年4月以33.19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偏远港口的Cape Preston的铁矿项目西奥铁矿项目(Sino Iron)。然而该项目却要耗时超过8年后,最终投资超过100亿美元。虽然目前已经投产,但由于由于铁矿石价格较低,至今仍处在处于亏损中。

文章说这只是中国在过去10年内在海外矿产投资失败的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报导引述中矿联常务副会长王家华在2013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接受采访时表示,在2007年-2012年“矿业热”时期,大批非矿企业及地勘单位纷纷走出”投资海外,然而教训惨痛。他直言,“中国在海外的矿业投资,大概有80%的失败率。

 ”但据有关数据显示,80%的失败可能还是已经乐观估计下的数字了。报导引据据《天下财经》,中国企业海外矿业的失败率可能超过95%。

报导还例举近10年来 中国企业并购失败案例:2006年,鞍钢集团 的卡拉拉项目 ,多次增加矿建投资,项目大幅减值。2008年,中钢集团13.6亿收购西澳Weld Range铁矿项目,项目暂停中,项目已经大幅减值。2009年,中国中冶 2009年4亿澳元收购西澳兰伯特角项目,项目搁置中。2009年6月,中铝集团收购力拓的交易失败,力拓单方面毁约并向中铝支付了1.95亿美元“分手费”。2010年6月,紫金矿业终止了对澳大利亚Indophil Resources NL的股权收购。2011年4月,五矿资源有限公司拟收购的澳洲铜矿商Equinox Minerals被全球最大的金矿商巴里克夺走。2012年9月,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以约为9.2亿美元对南戈壁资源有限公司的收购计划失败。

报导分析中国购矿的血与泪教训在于多方面。首先是收购前尽职调查做得不够深入。由于中国加大国内基础建设,对铁矿石等其他金属需求不断增大,于是西方三大巨头为首的矿企开始大幅涨价。起初,西方三大巨头为首矿企通过贸易赚得盆满钵满,然而中国企业承受不住越来越高的价格压力于是开始自主收购铁矿。

刚开始的时候,西方企业不向中国企业出售成本低的铁矿项目,但基于矿石价格高,中企毅然进行收购。在此过程中,西方的一些老板不但可以再次大赚一笔,甚至还可以顺便把手上的烫手山芋处理掉。

然而,自2013年开始,铁矿石的价格开始不断下跌,中企的已购项目将面临搁置以及巨额亏损(中钢、中冶、武钢等中国钢企所购项目,由于矿石价格下降项目计提减值,亏损严重,无力为继)。

文章认为,大环境下的原因可以归咎于西方资本对中企的“下套”,然而小的“锅”还是得一些中企来背。比如,收购前的尽职调查做得不够深入完善也是一些中企海外矿产投资吃大亏的原因。

一些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是随大流,盲目找矿,很少进行尽职调查或可行性研究,投资之后才发现资产存在各种问题;或者未能选对投资的最佳时机,出现由于金属市场价格下跌而造成的资产大幅缩水,最后只能暂缓开发。

其次是盲目购矿,对投资地的政策和当地文化缺乏了解。比如由中国万宝矿产缅甸铜业有限公司和缅甸联邦经济控股公司共同投资10多亿美元的缅甸莱比塘铜矿在2012年开工,后因缅甸当地民众抗议事件被迫停工两个多月,造成中国企业造成400多万美元的损失。

除却文化差异,中国投资企业由于不熟悉当地的劳工政策,致使其难于实现引入国内劳工的初始计划。不少中企的海外矿业投资之路若是稍加不慎,很可能就会面临劳工短缺,甚至被迫支付超过预算几倍甚至数十倍的费用雇佣当地劳工,导致项目严重延期。

报导还指出,因为近年来一些中国企业在开发矿山过程中对环境保护考虑不周,导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当地环境污染等,在投资地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甚至是抗议。

(源自法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