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经济学人》:南海仲裁后的麻烦

英媒周五(7月15日)中国相关报道与分析主要有《经济学人》周刊一篇有关南海仲裁决定公布之后可能对未来造成的影响分析。中国士兵

南海仲裁后的麻烦

周五出版的《经济学人》发表了一篇标题为“Courting Trouble”的聚焦分析南海仲裁案决定公布之后可能对地区未来造成影响的文章。文章的分析主要认为,南海周边国家应该团结支持美国主导的“以国际法为基础的世界秩序”,而不应屈从于中国强权。

文章首先表示,海牙的仲裁决定彻底否定了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南海“自古以来”拥有主权立场,中短期可能让南海争端局势发生一些变化,但长远意义看,裁决结果将最终迫使中国选择“支持一个建立在国际法基础上的世界秩序,还是追求大国利益而对其加以挑战”。

文章指出,这宗因中国强行控制距马尼拉西北仅350公里的斯卡伯勒浅滩(中 黄岩岛)而导致菲律宾政府于2013年向国际法庭提出的仲裁案意义重大,因为南海岛礁虽小,但它们关系到南海海域的控制权,而南海则是全球三分之一贸易海运的必经要道。

文章认为,仲裁结果宣布时,美国两大航母战斗群进驻南海,而中国海军也在附近展开大规模实弹操演,象征着两种对立世界观在南海的撞击:一种是美国“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的世界秩序”,另一种则是中国“历史权利高于国际法”的世界观。

文章接着介绍了中国使用1940年代在地图上划出的“概念模糊”的“舌头形状所谓九段线”长期宣扬南海主权的主张,如何与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向抵触,并实际上侵犯了南海周边国家的专属经济区权利。

文章分析认为,尽管仲裁法庭全面否定了中国的主张,但是中国“不接受、不承认、不执行”的立场和充满民族主义情绪的宣传口径均让包括美国在内的相关国家感到担忧。

文章指出,正在全面改组中共最高领导的习近平政府不可能在南海问题上对外示弱,不过中国至少在G20峰会之前不会有大动作。而G20之后,中国如果在黄岩岛重新开始填海工程,很可能导致与美国的直接军事冲突,而最可能的反应是像在东海一样在南海建立空中识别区。

文章还分析认为,中国也有可能在口头强硬的同时,开始淡化对“九段线”的定义,不再过度强硬地执行南海维权。

对包括南海周边国家在内的缺乏内部团结的东盟来说,也需要决定是否会为了适应中国强权而改变国际法,还是要坚持向中国发出未出国际法秩序的强硬信号。

文章认为,如果周边国家能联合对中国发出强硬信号,即便是小信号也会对中国的“鹰派”起到很重要的阻遏作用。

 (源自BBC)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