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大国怎能没有乡村?

这是凌晨先生2012年5月14 日发表在我当年主办的《同人网》上的文章,这篇文章在网上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这是一个很有深意的话题。   –  编辑


大国怎能没有乡村?

作者: 凌晨

初上新西兰同人网的我,不敢自大,只敢悄悄地潜水游读各位高人的帖子,犹如乡下人进城,低头走路都不敢出大气。

 

同人网就像那首歌唱得那样: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冲破”牢笼”[説几句网友的直接引语]的我,来到文花诗海,才感受到:艳阳天下的孤岛并不荒凉!

 

本来就够热闹的大千世界,重庆火锅,二来齐放;农村盲哥,要吃西餐;黄岩岛外,南海风云;维稳爱国,节孝文化. . . Murder,Lies, Corruption, 好一派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Scandal的繁荣景象,把个坛子搞得热火朝天,真的是好文强文争先,评头论足踊跃。But 俺要问:Can people face all the truth?

 

奉行説老实话,做老实人的基本原则,潜水出来冒个泡,喘口气的我,现时只敢写一写 “河南成立了村级市”和“从母亲节想到孝文化”两篇博文的读后感,那高深莫测的哥德巴赫的imagination and prediction 只能留让给仙人来破解了。

 

0

网友醉哥前不久发了个不太引人注目的:中国首个“村级市”在河南挂牌成立的博文。正好我前不久也看到国务院参事冯骥才的有关言谈,説的是大国不能没有乡村和中国古村落保护的问题。当下,五千年历史留给中华大地千姿百态的古村落的存亡已经到了紧急关头。有许多地方,根本不顾农民的合法权益,搞强制拆迁,把农民赶进城,赶上楼。其结果是不但丢掉的是古村落,而且连现代农村的风光都不见了。

 

中国各地方的政府经营城市上瘾,这几年又开始热衷于农村,经营起农村来了,大量存续了几百年的村庄被一座接一座地夷为平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场空前的文化灾难。村落这种居住形态的毁灭,也让寄于村落之上的价值与生活方式成为游魂野鬼,归于灭亡。众所周知,乡村的价值与生活方式, 乃是中国文明,中国文化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否认,中国具有发达的城镇工商文明,但同时她也具有历史更为悠久,土壤更为丰厚的乡村文明。如果用中国传统概念来形容,城镇是阴,乡村是阳,“一阴一阳之谓道”。

 

宋代以来的一千多年中,中国人的居住形态保持着连续性,各地村落基本格局延续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生生不息,村落的格局特色,建筑样态,并无太大变化。唐宋以来的中国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就具体在村落的布局和建筑之中。先人的气息就在村落上空徘徊,人们浸润于其中,自然地延续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国价值和中国文化。再说,村落的居住形态本身也塑造了一种特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孟子对此有过生动地描述:

 

“死徒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村庄没有生气,孩子的内心是荒凉的!

 

没有学校的村庄,就像没有孩子的家庭!

 

大国空村现象,掐断了乡土教育的根!

 

延续乡村文化,才能重振节孝文化!

 

中国是一个超大国家,对中国而言,不可设想这个国家的人全部居住在城市。乡村如果消失,中国古老的文明也就随之毁灭。

 

中国,您怎能没有乡村?

 


网友评论精选

说几句 :中国目前还没有发达到没有乡村的程度,只是城市扩张无序,对周边的农耕用地侵占严重,而最严重的问题是,一切以经济利益为上,对生态、环境、文化的破坏,这才是贻害子孙后代的。

凌晨 :这”几句”又叫你说对了。

醉老头:想不到俺的一小块破砖,引出了您的一大块美玉。一束鲜花送上。

毛芃 : 好文章!钦佩!农村急于城市化,以为那就是出路,弄不好都弄成城乡结合部那个样子。

凌晨: 过奖,凌某汗颜,同人网的风格还在学习了解适应中。

毛芃 : 哈哈,不需要适应,这里每个文友都是独特的,每篇文章都是独特的,您的可贵就在于您的独特!

凌晨:谢谢理解,其实独立精神是很多文人所缺失的。

毛芃:中国农村绝对需要现代文明的洗礼,但做法不应该是城市化。近日回国,阴差阳错还参加了一个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研讨会。从现场的问答中,知道中国的自然村落这些年已经减少了不少,还知道已有有识之士在就乡村文明建设方面做具体的工作。

比如有一个艺术青年,三四十的样子,他已经到了农村的一些地方去做田野调查,调研当地的文化的方方面面,然后就如何保留、发扬、光大那些积极的东西给县委写计划,他的行动是受到 一些机构赞助的,地方政府似 也是支持的这个艺术家显然是对乡村文化很有感情的。

凌晨 :“中国农村绝对需要现代文明的洗礼,但做法不应该是城市化。” 顶一下毛芃老师这句话。

通达益谦:意识出了问题就找不到方向,中国现在试着不要乡村,村民跑进城,城管强拆房。

凌晨 :现代人总是陷落在寻找方向的困惑中. .

三木:应该说,中国至今仍是鄕村远远大于城市的。我理解凌晨文笔所指应是传统乡村生活方式的消失,那种宁静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型的、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这其实是传统中国文化光晕下的中国人的生活形象。

在缺乏文化传承的当代中国,人们对快节奏、极端物欲、浮躁自私的时代风气疲惫厌烦不堪,对先人们平实的生活 意境,顿生一种景仰与怀念。这其实是一种文化心理的回归。

但是,中国传统乡村,怀念一下就算了,若真要时光倒流,去过那种生活,那定是苦不堪言的。心灵平安了,心理宁静了,即使生活在浮华都会,照样可以活出乡村的韵味来。

 

凌晨 :怀旧是有那么一点,但主要是传统乡村的消失,带来的就是传统文化的消亡。小时候我们虽然很穷,但身边至少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河,现在,中华文化的根失去了滋养。

穆迅:这是个大题目,连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的条件之一就是消灭城乡差别。德国希特勒时期的田园化计划就是将村落消灭,农民进驻县城。那时恐怕也有强拆的戏码吧。

不过我的老师五十年代去过东欧留学,说最漂亮的风景就是德国。田园化是希特勒的功劳,否则德国人为什么甘为他效劳?城市化不是一件坏事,就看你如何做了。我的《陌生的农村》一文就是反映现代农村的变化,这是不可抗拒的无奈。

凌晨 :“市場喧囂著,人群湧動著,集市還是那個集市,人還是一杆子就能打得著的鄉裡鄉親,可是鄉土味道卻沒了,有的是標價的商品,南北的時髦貨,與千里之外的別的集市無太大的差別。商品的交流逐漸給各家的集市印上了相同的記號。就像村中的變化一樣,家鄉的土街逐漸融化到中華大地巨大市場的洪流中。”

穆先生回国观察乡村是很细很到位的。我的村落消失是指与文化传统消亡的相应关系,与你的“融化到中華大地巨大市場的洪流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蕴:同意穆迅。胡锦涛曾对法国前首相布莱尔说过,中国还有60%人口在靠农业生活,(美国和欧洲大约3%,)并希望把千百万人口转移到城市。没有强大的经济与工业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工业的消耗,这将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工作。2000年到2006年,中国煤消耗量增加一倍。我理解,农村走向城市是富国趋势,问题是怎样搞。

2012年5月14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