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长大的儿子说春晚

作者: 毛 芃

奥克兰是没什么过年气氛的,但春节前,我心里荡漾着热气,因为可以从本地新成立的中文电视台收看中文节目,让孩子见识一下春晚了。

孩子2岁多就来新西兰了,在这里生活10多年,对春晚是没有什么概念的。我告诉他,在中国,大年30晚上看电视春节晚会,快成传统了。

不是我多么爱春晚,而是想让孩子同自己祖国的文化多些联系,而娱乐的东西,比较容易让孩子产生兴趣。

因为时差关系,我们没有看春晚实况直播,是看后来电视台的重放片断。儿童歌舞的时候,我让孩子过来看,他盯着电视,面无表情,我看着屏幕上可爱的小孩子们个个咧着嘴做出欢喜状,心里有也有些别扭。新西兰的孩子,不会这么忸怩作态的表演,他们脸上的喜悦,是发自内心的。

转眼是某大歌唱家的歌唱表演,用客气的话说,那是声情并茂,用不客气的话说,那是装腔作势。我偷偷瞄一眼孩子,生怕他站起来走掉。歌声没完,孩子真得从沙发上站起来,冲我试图阻止他的的眼神说了句:“你就让我看这个?

平日里孩子不服管教,我是不客气 的,可是孩子在发出抱怨、起身离开客厅那一刻,我沉默了,我没有追他回来、强令他继续看下去。我倒是一直耐心的看,边看边纳闷为什么春晚的那些大牌歌星的 独唱风格和歌词内容同我出国前几乎没什么变化,依旧是那么假、大、空; 纳闷中国这十来年各方面的变化是多么巨大, 为何在春晚却难以看到这种变化.

今天,从网上看到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原发言人王旭明怒骂春晚,说对孩子负面影响太大,我心里有些释然。孩子的不喜欢不是没有道理。

王旭明先生说:今年的春晚远离现实生活,节目矫情、浮躁、空泛;一缺感动,二缺灵魂,三缺创新。

他说:“这样的虚伪无聊加贵族式的晚会,给教师和学生们烙下的印迹就是课堂上说真理一千遍,敌不过年三十一个滥春晚!”

早前,就看过一些网络上对今年春晚的评价,似乎是一致的不看好。多么可惜,那么多资源打造的那么华丽、花团锦簇的春晚,原本可以更有创新、更具娱乐性。

记得前两年的春晚过后,朋友的朋友,一位巴黎的年轻华人女子在博客中说:“为什么我总看不到我想看到的春晚?没有政治宣传、没有歌颂功德、没有民族主义……

我想看真正的属于中国人的过年的文化,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可是我在怀疑真正的民族文化还有多少?

感觉春晚最好的时光是在八十年代,那时候还是从黑白电视上看春晚,看费翔的潇洒舞姿、看刘晓庆的妩媚容颜,看陈佩斯和朱时茂一正一邪的幽默表演,到现在,仍都认为他们两的搭档是绝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对春晚,我个人倒是无所谓。写下这篇文章,缘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对祖国文化更有亲近感。

 

(原文写于2011年2月16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