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兰·任之】新西兰地震多、伤亡小,为啥?

作者:(奥克兰) 任之
每次新西兰发生地震,新西兰的华人朋友就能接到中国的家人、朋友们的电话、短信、微信或者电子邮件问候。他们人在中国,对新西兰的情况不了解,每次看到地震的新闻后难免担忧。因此,我特别查了一下资料,简单介绍一下新西兰的地震情况,帮助大家对新西兰的地震多一点了解,也可以宽慰中国的家人和朋友们。

Image result for new zealand earthquakes

新西兰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和日本一样,属于一个火山和地震多发的国家,每年发生14000多次地震,平均每天都要发生40多次地震。新西兰的部分国土本身就是由海底火山喷发后冒出海平面形成,因此,做为在地震中形成的岛屿,新西兰频频发生地震属于正常现象。

新西兰虽然地震频繁,但绝大多数地震都是小地震,超过5级以上的地震很少,每年只有20次左右。

由于地震频发,新西兰的所有的建筑都有抗震设计,大部分民居都是欧式传统木框架建筑,一层的瓦房和二层的小楼居多,3层及以上的高楼很少。只有在市中心区域才可以看到6层以上的高楼(洋人把高层建筑叫TOWER – 塔)。

Image result for new zealand house

新西兰的民宅传统上只有一层

在建材方面,新西兰的房屋以木屋最为常见,估计比例在一半以上。砖房、砖混和钢架结构的房屋数量不多。很多外表看上去是砖房的建筑,实际上砖墙往往只是装饰,真正承重的是里面的木框架。

砖墙不但不起承重作用,反而需要用铁件固定在里面的木框架上,防止砖墙倒塌。木结构房屋的抗震性比砖混结构高很多,遭到地震破坏的木屋可能会歪歪扭扭,被严重破坏,但不至于坍塌。而没有抗震设计的砖混结构的房屋在遇到地震时往往会彻底坍塌,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时大量学校彻底坍塌就是例子。

只要房屋不坍塌,里面的人就有很大的可能性存活下来,死于地震的人就会很少。

Image result for new zealand house

新西兰的民宅基本都是木制结构。 

据统计,过去170多年,新西兰一共发生了21次强烈地震。地震次数虽然多,死亡人数却很少,只有479人,平均每年只有3人死于地震。

479个死难者中,绝大部分是死于1931年的Napier地震(死亡256人)和2011年的基督城地震(185人)。2011年基督城地震中的185个死难者,有115人是死于坍塌的电视大楼(Canterbury Television)。该大楼建于1990年初,高7层,在地震中彻底坍塌,酿成惨剧。

新西兰的大城市只有以下4个:的奥克兰(人口150万)、基督城(人口38万)、惠灵顿(30万)、汉密尔顿(30万),4个城市的人口总数250万,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二。在新西兰的华人数量大约有15万人,主要集中上述4个大城市,尤其是奥克兰市的华人最多,据估计大概有十万之众。

在这四个华人聚集的城市中,奥克兰、汉密尔顿较少发生地震,风险较低。基督城距离地震带很近,是地震高发区,风险较高。风险最大的是惠灵顿,正好处于地震带上。也就是说,生活在新西兰的绝大部分华人,大约12万人,都在地震低发的区域生活,只有2、3万华人在地震高发区域生活。

据不完全统计,新西兰170年来有大约479人死于地震,平均每年3人。而新西兰普普通通一个3天或者4天的小假期,都要有几个人死于车祸,每年死于车祸的人都有数百人。 要说预防灾难、保护生命的话,平时小心驾驶、注意交通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安全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