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冬教授:写在与企鹅兰登出版社总裁和总编会面之后

近日,我第一次走进企鹅兰登书屋(Penguin Random House)位于纽约的总部——三十多层高的大楼, 所有知名品牌都集中在同一栋建筑里。那一刻), 我被这家享誉全球的出版巨擘的规模与气势深深震撼。直觉告诉我: 如此庞大的帝国,背后一定是强大的商业运作与利润驱动。然而, 与企鹅兰登书屋 Avery(企鹅兰登书屋旗下的一个出版品牌)总裁和总编的会面彻底推翻了我的想象。

我原本以为大众出版首先关注的是市场规模和商业利益,但Avert 总裁开口问的第一句话却是: “你为什么不用大学出版社?为什么要把这本书带到大众市场?”

林晓冬教授在企鹅兰登书屋

从这一刻开始,我们的谈话几乎完全不在商业层面打转, 而是不断回到三个核心: 使命、思想的深度,以及这本书存在的意义。


他们坦言,真正打动他们的,不是市场数据,不是流行趋势, 更不是我的媒体粉丝数 (我没有什么媒体粉丝)——他们说媒体粉丝数量从来不是他们选作者的标准。他们最看重的是:作者的思想质量、洞察的锋芒,以及看世界的独特视⻆;他们看的是作者可否带领读者发现新大陆!

他们说, 我多年扎实的学术训练、对失败议题的深入思考, 以及文字中所呈现的情感敏锐度,让他们确信:这本书必须由我来写。

他们说,在如今充斥“垃圾知识”的时代, 读者反而更渴望严谨、科学、有深度的内容。当代读者的素养比三十年前更高,他们要的不只是口号和鸡汤, 而是真正能帮他们面对生命难题的智慧——尤其是如何面对失败、如何从挫折中站起来。

他们说: “这个世界不缺专业很深的人,也不缺有生活经历和智慧的人,但能把科学严谨与日常人生真正打通的人,非常稀少。我们很高兴遇⻅了你。”

这句话太抬举我了,吓得我直出冷汗,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他们还提醒我一个朴素而深刻的原则: “如果真的想赚到钱, 不能盯着钱本身, 而要盯着使命、盯着真实的需求;钱永远只是价值的副产品。”

在他们看来, 这本书之所以应该进入大众市场,是因为它触及了当代人最普遍、最隐秘、也最痛的心理困境——如何面对失败, 并从中重建自我。

那一刻,我也终于明白, 为什么企鹅能在全球出版界保持如此持久的影响力:

他们始终坚持品质、原创性与思想的勇气, 选作者看的是脑子、思维、认知的敏锐度, 而不是仅仅是数据和媒体粉丝数量。

走出那间办公室时,我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清晰: 我写的不是一本“关于失败”的书, 而是一本关于人如何从失败中重新成为自己的书。


相关阅读:

哥伦比亚大学林教授: 我眼中的犹太人

【大西洋杂志】你是灯塔型父母吗?灯塔形父母培养更自信的孩子

【毛芃日记】Day10: 从哥大教授那里听来的美国故事


标签:

你的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