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加征关税——菜市场的不少东西都更贵

“稳中有变”——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其公报用一个少见的提法形容经济运行。熟悉中国语境的人不难看到官方对外部环境恶化的认识——美中贸易战有继续扩大升级的危险,需及时出手。

在宏观层面,美中两国经历多轮交手,让外界瞠目结舌。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朴之水对BBC中文表示,“这次贸易战超乎寻常,快速升级,很多观察者都没有预见到。”

然而,宏观政策的影响如何传到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则是更多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记者通过分析报告及专家意见,从中国一般家庭的生活视角,观察美中贸易战的影响。

 

加征关税——菜市场的不少东西都更贵

可能令不少人意外的是,在美国出口中国的商品中,农产品是主力。

因此,当美国动手加征关税时,中国反击则瞄准农产品——7月实施的中国反制清单中的545种商品,约91%为农业相关。

对于中国而言,农产品似乎是理想的打击对象——不仅总量大,占比高,而且美国农民和农场主是特朗普的主要票仓。代价则是,中国消费者需要掏更多钱购买食品。

以大豆举例,根据公开数据,中国大豆高度依赖进口,2016-2017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占总消耗量超九成,其中从美国进口大豆3417万吨,占总进口量36.55%,占总消费量31.61%。美国大豆占“三分天下”,突然加征25%的关税,会迫使中国向巴西等大豆售价高于美国的地区加大采购,大豆售价无可避免会上涨。

跟着大豆一起涨的不止是豆腐、豆浆、酱油、腐乳等豆制品,肉价也与其直接相关。根据银河证券的研究,大豆加工后的副产品豆粕,是养殖业重要的饲料来源,丰富蛋白质等高营养物质,可以大大缩短养殖时间,因此成为中国生猪养殖业的重要饲料。而猪肉价格会显著影响CPI波动。

 

华创证券的分析报告则称,大豆价格每上升10%,会推高1个月后的食品同比大致上升1%,影响CPI同比0.21个百分点。

因此,对中国老百姓而言,贸易战的间接后果就是推高通胀水平;起码去菜市场,你会发现东西更贵了。

(BBC)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