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7岁少年刺杀英女王企图:新西兰重启旧案调查背后
|198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新西兰时,险遭一名17岁少年刺客的射杀…..
无稽之谈吗?新西兰警方一直是这样坚称的,直到昨天。
3月1日,新西兰警察总长迈克·布什(Mike Bush)宣布,将责成他的副手调查这桩旧案,以及时任新西兰政府和警方试图掩盖真相的指控。
1981年10月,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造访新西兰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但尼丁(Dunedin)后,当地警察首长曾把随团采访的英国和新西兰记者召集起来,向他们解释说,女王车队经过时他们听到的“砰”的一声,是附近一个标志牌砸到了地上。
在记者的追问下,警方又说是有人在附近放鞭炮,要记者不要信谣传谣。 但有人曾向女王车队开枪的传言一直挥而不去。
新西兰知名新闻网站Stuff的记者动用《1982年官方信息法》,终于迫使新西兰安全情报局(Security Intelligence Service, SIS)公布了将近40年前的有关档案。
在解密档案中,SIS有这样一段结论:“路易斯的确曾企图刺杀女王。但是,他没有找到合适的射击制高点,使用的步枪火力也达不到目标射程的要求。”
换而言之,如果路易斯“选择的射击制高点合适”,手上又有“符合射程要求的步枪”……伊丽莎白二世还能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君主吗?真让人后怕,30多年后出一身冷汗。
路易斯是何人?当时的新西兰政府和警方为何被指涉嫌隐瞒刺杀图谋?
我们还要回到37年前的那一天。

“枪支走火”
1981年10月14日,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到但尼丁,3500多人涌上街头夹道欢迎。
一位17岁的新西兰少年克里斯托弗·约翰·路易斯(Christopher John Lewis)也在等着女王。他藏在女王车队经过的附近街道一栋楼房里的一个废弃的厕所里。
当女王走出她的劳斯莱斯轿车,向欢迎群众挥手致意时,路易斯扣动了扳机。
虽然警方向记者解释人们听到的“砰”的一声是标志牌倒地或放鞭炮,但警方当年总结女王访问保安工作的内部报告中这样写道:“女王陛下访问期间发生的枪支走火,提醒我们所有人,王室成员面临的潜在危险,特别是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时候。”
事实上,警方不但知道有人朝女王开枪,而且迅速查明射击方位,找到了路易斯遗弃的0.22毫米口径步枪和一枚子弹壳。
警方顺藤摸瓜抓获路易斯,在他的住所搜出了一份女王车队的行进路线图。图上写着“Operation=AssQUEB”(“行动=刺杀女王伊丽莎白”)

英国女王与新西兰

-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新西兰的国家元首,在新西兰的身份是新西兰女王。
- 作为新西兰女王,她也是新西兰海、陆、空三军总司令。
- 在新西兰另一官方语言毛利语(Maori)中,女王被尊称为大白鹭(Kotuku),是新西兰珍而重之的罕见雀鸟。
- 女王任命新西兰总理举荐的人选为新西兰总督,全权代表女王履行职务,包括签署议会通过的法案成为法律。
- 要是女王本人到访,她将亲自履行这些职务,例如是主持议会开议大典。
- 女王1952年登基后,1963年首次以元首身份访问新西兰,至今先后在1970、1974、1977、1981、1986、1990、1995和2002年访问当地。
(转自BBC)